SPORTSHOWROOM

Nike

Alphafly

运动鞋中的杰作。

Alphafly
© Nike

惊险一幕

2017年5月6日,三名非洲长跑选手在意大利蒙扎国家赛道上列队待发。这座一级方程式赛场因其得天独厚的跑步条件,被耐克精心选作"破二计划"的挑战场地——品牌方期待其中一位运动员能创造史无前例的壮举:在两小时内完成全程马拉松。当日最接近目标的是勇猛的肯尼亚选手埃利乌德·基普乔格。这位已斩获多项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冠军的跑者,正逐渐跻身史上最伟大长跑运动员之列。尽管最终以数秒之差与两小时目标失之交臂,他和耐克仍坚信这一目标终可实现——只需完善计划。此后数月,双方紧密合作,打造出能助跑者突破两小时大关的精英跑鞋。这款开创性鞋履正是耐克AlphaFly。

© Nike

速度的追寻

耐克研发高科技长跑鞋的历程始于2010年代中期,当时发现碳纤维板与ZoomX泡沫的强力组合。品牌鞋类工程师发现,将这两种元素以正确方式组合于中底,能为运动员提供强劲推进力。这项创新催生了Nike Zoom Vaporfly 4%跑鞋——其命名源于宣称能提升4%跑步效率的特性。基普乔格与其他选手当日在蒙扎穿着的正是该鞋款原型,数月后该鞋便正式面市。

© Nike

打破纪录

在随后的两年间,Vaporfly系列跑鞋助力男女马拉松选手屡创夺牌佳绩,更见证了基普乔格2018年柏林马拉松创造的世界纪录,以及布里吉德·科斯盖在2019年芝加哥马拉松赛上创造的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基普乔格以2小时01分39秒的成绩,将同胞丹尼斯·基梅托2014年创造的纪录缩短逾一分钟;而科斯盖则以2小时14分04秒的成绩,刷新了宝拉·拉德克利夫2003年在伦敦马拉松保持16年的女子纪录。同为肯尼亚选手的科斯盖部分受到基普乔格的激励。当她踏上芝加哥赛道时,基普乔格前一天在"英力士1小时59分挑战赛"创造的壮举为她注入了额外动力。

© Nike

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

在耐克Vaporfly跑鞋问世前,关于人类能否突破两小时大关的争论甚嚣尘上。曾保持马拉松世界纪录长达四年的埃塞俄比亚名将海勒·格布雷塞拉西(多枚奥运奖牌得主)在2011年预测,这一目标需20至25年才能实现;而肯尼亚长跑名将-长跑名将萨缪尔·万吉鲁——其2小时6分32秒的奥运马拉松纪录保持近16年——则认为无人能将成绩大幅突破两小时两分钟大关。即便基于世界纪录趋势进行科学数据分析的研究人员也推测,突破两小时大关的时刻最早也要等到2028至2040年间。无论哪种观点,共识都指向这无疑是项极其艰巨、甚至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这些预测并未动摇埃鲁德·基普乔格的决心。2019年10月12日,他怀揣着成为首位跑进两小时大关的马拉松选手的信念,现身英力士1:59挑战赛。

© Nike

得天独厚的赛场

英力士1小时59分挑战赛于2019年5月6日正式启动,恰逢英国中距离跑者罗杰·班尼斯特创造首个四分钟内英里纪录的65周年纪念日。数月后,基普乔格正是以这一里程碑为动力,在维也纳普拉特公园创造历史——该赛道同样因优越的跑步条件入选。当时正值凉爽季节,公园地势平坦,全程仅2.4米爬升,确保选手无需消耗体力应对海拔变化。这座城市坐落在天然盆地中,为基普乔格提供了富氧空气助力奔跑;其时区与他在肯尼亚卡普塔加特的训练基地高度吻合——他每周在此进行124至140英里的备战训练,从而最大限度减少了赛事期间作息与饮食习惯的干扰。最后,普拉特公园的赛道两侧林木成荫,形成天然屏障阻挡风力,使基普乔格无需在奔跑时与风力抗衡。

© Nike

优化赛场条件

如同在蒙扎赛道,耐克还通过其他方式优化条件:招募41名配速员(35名主力跑者和6名替补)协助明星选手。他们将通过投射在前方地面的绿色激光指引,确保始终保持基普乔格成功所需的精准配速。这支精英团队汇聚了长跑领域的顶尖选手:从前欧洲1500米冠军亨里克·英格布里格森及其两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兄弟,到乌干达山地跑专家乔尔·阿耶科,以及曾参与"破2计划"的五届奥运选手伯纳德·拉加特等。在"INEOS挑战赛"中,这些领跑者以7人组成的V字队形奔跑——基普乔格位于队形底端,另有两名队员在其身后。每完成9.6公里一圈,各组便轮换下场,由腿脚更轻快的队员接替。这支精密编排的队伍前方,一辆汽车实时显示目标时间,并将激光标记投射至地面。该车辆同时充当屏障,增强了整个团队的抗风效果。与此同时,支援人员骑着自行车送来精心准备的高碳水化合物饮料,以避免干扰比赛进程。这些举措均属于营养策略的一部分,旨在为基普乔格提供从起跑至终点的最佳能量补给。

© Nike

阿尔法飞驰登场

比赛当日,数千名观众沿赛道列队,与蒙扎赛道仅有支援团队成员在场的沉闷氛围截然不同。基普乔格本人主动要求调整方案,他相信在赛道两侧有粉丝助威的真实比赛环境中,自己能发挥得更好。他计划于清晨8点15分出发——这个时间既能吸引大批观众,又处于气温湿度适宜跑步的黄金时段。基普乔格信心十足,宣称自己"毫无疑问"能突破两小时大关,谈论的不是"能否"而是"何时"实现。这种非凡的心理韧性正是他职业生涯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除了这般强大的个人意志,他脚下的战靴同样功不可没。在维也纳那日,他穿着神秘的原型鞋参赛——那正是全新鞋款耐克AlphaFly的雏形。

© Nike

关键创新

当时关于AlphaFly的信息寥寥无几。虽然前一年社交媒体已出现过其照片,但画面模糊不清,无法辨别其设计与Vaporfly的具体差异。然而比赛当日,Alphafly最重要的创新设计清晰呈现——中底的透视窗口揭示了前掌搭载的Zoom Air缓震系统。以卓越能量回馈著称的Zoom Air,成为耐克所谓"速度系统"中理想的第三要素,如同弹簧垫般推动跑者每一步向前。该系统的另外两部分是ZoomX泡沫和碳纤维板,这两者都曾用于打造Vaporfly这款卓越的跑鞋。然而,大量测试表明Zoom Air能产生最佳的能量回馈,因此该品牌围绕这种尖端缓震技术打造了Alphafly

© Nike

非凡征程

依托这些强大科技,埃鲁德·基普乔格在普拉特公园创造了惊人的马拉松纪录。此前在蒙扎他开局迅猛收尾缓慢,打破世界纪录时则起步缓慢终点爆发,而维也纳之战他全程保持强劲势头——每5公里均以14分多钟的稳定配速推进,最后两公里更全力冲刺突破目标。进入最后500米时,基普乔格开始加速,支援团队为他让开通道,让他冲刺向终点。解说员称他的奔跑是"献给世界的礼物",并表示看到这位伟人实现目标时"欣喜若狂"。现场观众以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助威,将这一刻与尼尔·阿姆斯特朗登月、罗杰·班尼斯特四分钟英里纪录、埃德蒙·希拉里征服珠穆朗玛峰等历史时刻相提并论。冲线前,他用力拍打胸膛庆祝,仿佛还能立刻再跑一场马拉松,最终以1小时59分40.2秒完赛。妻子格蕾丝——她从未现场看过丈夫比赛——立刻拥抱了他,解说员们则持续赞誉这场"永载史册的杰作"。领跑团队涌入场内祝贺,将这位伟大的跑者高高举起,欢呼庆祝。赛后接受采访时,基普乔格表示希望通过证明"人类没有极限"来激励大众,并预言未来将有更多跑者突破两小时大关。他特别致敬了创造纪录的关键推手——配速员团队,称其为"全球有史以来最顶尖的运动员群体"。

© Nike

传闻与猜测

尽管因条件人为操控,基普乔格的成绩无法被认定为官方世界纪录,但"英力士1:59挑战赛"仍令全球运动员与观众为之震撼。然而这项成绩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同时授予"男子马拉松最快距离"和"首个突破两小时大关的马拉松"两项称号。这引发了巨大关注,许多人开始好奇他完成挑战时所穿的跑鞋。社交媒体和体育新闻页面很快流传起关于其设计的传言,部分说法称该鞋款不仅配备单片碳纤维板,更叠加了三片碳纤维板与两组Zoom Air气垫。这种误解源于赛事后流传的示意图——该图展示了耐克设计Alphafly时申请的众多专利之一。然而耐克鞋类创新副总裁托尼·比格内尔证实,当日他实际穿着的并非该款跑鞋。比格内尔随后声明,实际鞋款仅配备单层中底板——与2020年公开发售版本完全一致。

© Nike

规则之变

比格内尔的声明时机关键——此前世界田联刚颁布新规,禁止在正式比赛中使用含多于一片碳纤维板的跑鞋。该规定同时将中底高度限制在40毫米,旨在控制现代"超级跑鞋"的性能,保障未来赛事公平性。对耐克而言,AlphaFly恰好符合这些限制。由于新规仅对2020年4月后的原型鞋生效,运动员得以在2月29日的美国奥运马拉松选拔赛中穿着该鞋参赛。耐克出人意料地决定向所有参赛选手(不仅限于品牌赞助运动员)免费提供AlphaFly跑鞋。参赛者虽无强制穿着义务,但耐克向全体选手开放供应的举措,彻底消除了此前Vaporfly鞋款引发的"资源垄断不公"争议。同年12月,世界田联在多家企业抱怨无法对新型跑鞋进行充分测试后,进一步修订了原型鞋规。新规允许使用所谓"研发鞋",但限定"仅限特定运动员在特定赛事中"使用,且须在规定的一年周期内完成。

© Nike

能量回馈泡沫

Vaporfly成功的秘诀在于其性能特征的巧妙融合,而Alphafly亦不例外。事实上,它承袭了前代的多项先进跑鞋科技。中底采用ZoomX泡沫材质,为运动员奔跑时提供显著能量回馈。耐克早在1990年代就研发出这种特制低密度泡沫,应用于钉鞋及2000年代的Shox R4跑鞋等产品。随着时间推移,该泡沫的配方不断调整以适应不同鞋款需求,在Alphafly中更被优化为高响应性材质。2018年研究揭示其惊人的能量回馈特性:EVA材料回馈率约66%,TPU为76%,而ZoomX泡沫每步可将87%的跑者能量回馈至双脚。Alphafly的ZoomX泡沫不仅具备强劲弹性,更兼具柔软性、支撑性与轻量化特性。这使耐克设计师得以打造出高厚的中底结构——在不增加额外重量的前提下,其能量储存与回馈能力远超竞品。

© Nike

稳定板

ZoomX泡沫是Nike Alphafly功能的核心要素,但若非贯穿鞋底中部的全长碳纤维板,其效能将大打折扣。早在1990年代末,耐克的竞争对手阿迪达斯就与卡尔加里大学人体性能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合作,率先发现了这类板材的强大潜力。其中一位研究员将项目成果传授给学生耿罗,当耐克在2010年代初聘用他时,耿罗将这一理念带入公司,最终催生了Vaporfly革命性的碳纤维板。然而,这并非简单地将鞋板嵌入中底即可实现,必须经过精密设计才能确保其助力而非阻碍跑者。经过反复测试,耐克鞋类专家将碳纤维板塑造成勺状结构,既能引导足部自然完成步态各阶段动作,又能将作用力传递至前掌推动跑者前进。此外,该板还具备加固效果,能弥补柔软ZoomX泡沫固有的稳定性与协调性不足,从而赋予Alphafly这两项关键特性。碳纤维板初次亮相时,曾被视为这款超级跑鞋革命性弹性的核心组件,这也是其最终遭世界田联限制的原因之一。然而实际验证显示,其核心价值在于稳定控制——精准引导ZoomX泡沫产生的能量回馈,使其在跑者前脚掌蹬地瞬间精准释放。此时耐克速度系统第三要素Zoom Air气垫便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 Nike

响应式缓震

与ZoomX泡沫相同,Zoom Air技术自1990年代便已问世,耐克通过持续优化设计使其缓震效果适配不同鞋款。在Alphafly跑鞋中,双足前掌两侧各配置一个圆形气囊,正是为提供长距离奔跑所需的弹性与响应性。跑步时,前脚掌承担着主要负荷,这是运动员蹬地迈向下一步的关键部位。通过在该位置精准配置Zoom Air缓震系统,耐克既保护跑者免受路面冲击,又在最需要时提供额外能量回馈。研究证实,Zoom Air凭借其富有弹性的张力纤维,能为穿着者提供超过90%的能量回馈,这也造就了Alphafly非凡的推进感。

© Nike

轻量化鞋面

这些高科技组件各自为Nike Alphafly的突破性速度贡献力量,而它们的协同作用才真正释放出惊人威力。ZoomX泡沫缓震系统吸收脚掌着地冲击,收集并储存跑者能量,在迈出下一步时释放回弹;碳纤维板通过引导足部前移至最大爆发力与速度的姿态,稳定整个过程;Zoom Air气囊则提供最终能量爆发,推动跑者持续前进。如此精妙的结构并非Alphafly迅捷的唯一秘诀——其鞋面采用耐克创新研发的AtomKnit编织技术,这种坚韧轻盈的Flyknit升级版材质较前代更轻,兼具卓越透气性与极低吸水性,柔韧特性更带来贴合足型的包裹感。这最后一项兼顾舒适性与轻量化的设计,使Alphafly成为完美的竞速跑鞋,并在随后的几年里主导了竞技跑鞋市场。

© Nike

深度数据

埃利乌德·基普乔格在2020年代初屡次展现非凡实力,始终是Alphafly统治地位的重要支柱。更重要的是,基普乔格严苛的训练计划与顶尖运动能力,助力耐克持续优化旗舰跑鞋设计。这种双赢关系也惠及这位肯尼亚马拉松名将——他后来表示希望将Alphafly纳入留给后世跑者的遗产。在卡普塔加特的训练基地,他与品牌保持紧密联系,不仅提供日常训练数据反馈,更撰写个性化笔记辅助研发。双方每年通过视频会议与实地会晤多次交流,基普乔格已成为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耐克不仅获取其训练数据,更能分析其所有赛事表现——无论优劣皆为宝贵资源。遗憾的是,2020年属于后者范畴——基普乔格在伦敦马拉松赛中以第八名的成绩创下个人最差纪录。与当时所有运动员一样,他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困扰,但更好的时光即将到来——这位老将于2021年在推迟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上成功卫冕,以80秒的巨大优势夺冠(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大的优势),成为该项目最年长的冠军之一。

© Nike

持续优化

耐克通过整合基普乔格及其竞速团队、数百名职业与业余跑者提供的海量数据,成功升级了第二代Alphafly跑鞋。此次升级旨在通过精准平衡缓震、推进力和重量,进一步提升本已卓越的运动效率,使该鞋款吸引更广泛的跑者群体,助力所有跑者突破自我。由于初代设计已相当出色,此次仅进行微调:扩大鞋底基座以增强稳定性,同时减薄外底为Zoom Air气垫下方增添一层超薄ZoomX泡沫。此设计使足部过渡更顺畅,能量回弹更强劲;而8毫米的后跟落差(较前代4毫米提升)则引导跑者前倾身体,充分激活前掌Zoom Air缓震系统。后跟与足背区域新增了缓冲衬垫,升级版AtomKnit 2.0鞋面则带来更佳透气性与舒适贴合度。ZoomX泡沫、勺形碳纤维板与前掌Zoom Air气囊的强力组合保持不变,使AlphaFly 2延续了前代的超强响应性能。

© Nike

新世界纪录诞生

这些细微调整却带来显著成效,基普乔格在Nike Alphafly 2的加持下表现卓越。他以雄心勃勃的目标开启2022年:包揽六大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冠军。在伦敦、柏林和芝加哥三站告捷后,他将目光投向东京赛场,最终以2小时02分40秒的赛会纪录夺得辉煌胜利。然而基普乔格职业生涯最震撼的时刻发生在数月之后——他第四次挑战柏林马拉松冠军头衔。抵达这座以助跑者打破马拉松世界纪录而闻名的赛场时,基普乔格身着亮橙色新款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 2跑鞋(耐克此时已去掉"4%"字样,因认为特定跑者还能进一步提升效率)。当时的马拉松赛跑条件近乎完美,基普乔格在前半程保持着惊人的速度。他跑得如此之快,甚至比他在英力士挑战赛中创造的马拉松成绩快了三秒,这让旁观者猜测他可能即将在真正的比赛中再次刷新纪录。然而,他的分段成绩随后开始下滑,显然这次不是破纪录的时刻。尽管如此,他仍有望打破个人世界纪录。当跑至30公里处时,他已独自领跑,唯一对手只剩计时器。尽管后半程速度放缓,他仍保留着最后冲刺的体力,在终点线前500米全力加速,最终以2小时01分09秒完赛——这比他此前保持的世界纪录整整快了30秒。

© Nike

跑鞋背后的科技

得益于基普乔格的破纪录壮举,耐克Alphafly 2跑鞋在2022年大受欢迎。其卓越性能引发科学家研究热潮,多项课题致力于解析其高效性能的奥秘。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圣爱德华大学的研究发现,相较于最接近的竞品,Alphafly在平均跑步经济性上表现最佳,甚至超越了位居次席的Vaporfly。研究表明,穿着Alphafly的受试者能实现最长步幅,步态强劲、迅捷且富有弹性,投入越多者收获越大。事实上,部分跑者能获得约6%的效率提升,具体数值取决于足弓形态、足宽及步态等因素。这种协同效应使Alphafly 2成为卓越的竞技跑鞋,其减轻腿部关节压力的特性更让跑者能在比赛后期持续保持高强度输出。该技术还缩短了赛事间隔的恢复时间,使跑者能在年度赛事中参与更多比赛。与此同时,科罗拉多大学的沃特·霍格卡默对碳纤维板进行了测试,证实其刚性增强了足部工作效率。他还揭示了耐克专利Flyplate的形状与几何结构如何协同ZoomX泡沫材料,共同产生动力、稳定性和速度。

© Nike

耐克Air Zoom Alphafly Next% 3

至2023年,耐克已着手研发新一代Alphafly跑鞋。面对阿迪达斯等品牌的激烈竞争——蒂格斯特·阿塞法正是穿着阿迪达斯跑鞋在柏林马拉松赛中将布里吉德·科斯盖保持的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提升两分多钟——耐克Alphafly 3必须具备卓越性能,而它确实做到了。通过基于各类运动员(包括耐克竞速跑鞋史上规模最大的女性测试群体)的详尽数据进行的一系列调整,Alphafly 3将竞速跑鞋性能推向新高度。其超大ZoomX泡沫中底单元充分利用了40毫米的高度限制,首次将前掌与中掌缓震系统连为一体,形成连续的低位结构。这种设计通过优化不同步态跑者的后跟至前掌过渡,显著提升了跑步体验。Zoom Air气垫单元与全掌碳纤维Flyplate保持不变,但后者略微加宽以提升稳定性。鞋底采用更轻量且抓地力同等的Fast Shot材质,鞋面则运用最新AtomKnit 3.0网面技术,强化包裹性、透气性及中足支撑。一体式系带系统通过额外填充物减轻鞋带压力,后跟处增高的Flyknit Pods单元既缓冲足跟冲击,又有效保护跟腱免受损伤。鞋楦造型经过重新设计,通过足弓区域的优化提升舒适度并减少摩擦,配合模压鞋垫支撑全新低帮足弓结构。

© Nike

全新马拉松王者

早在2024年1月Alphafly 3正式发售前,这款跑鞋已在长跑界引发轰动。耐克在国际田联官方认证测试期内,通过代号Dev 163的测试版跑鞋完成验证——年近四旬的基普乔格以2小时02分42秒的惊人成绩第五次夺得柏林马拉松冠军,刷新赛事纪录。然而真正让这款跑鞋声名鹊起的,是另一位肯尼亚选手凯尔文·基普图姆的惊人表现。基普图姆早在2022年瓦伦西亚马拉松首秀时便展现出非凡实力——他以历史第四快的成绩震惊全场,并将赛道纪录提升逾一分钟。此时的基普图姆偏爱耐克Vaporfly 2跑鞋,正是穿着这双战靴,他在2023年伦敦马拉松再创辉煌。此役他跑出比西班牙赛道更快的成绩,以2小时01分25秒的成绩将基普乔格的赛会纪录提升逾一分钟,仅比同胞的世界纪录慢16秒。

© Nike

破纪录战靴

在两场惊人表现后,基普图姆于2023年10月身着耐克Air Zoom Alphafly Next% 3研发跑鞋亮相芝加哥马拉松,肩负着众人的期待。得益于理想赛况,他开局节奏迅猛,15公里处已甩开绝大多数选手。半程用时较伦敦站大幅提升,但仍未达到打破世界纪录所需的配速。然而这位新秀选手素以后程发力著称,30公里后他再度迸发爆发力,在最后5公里跑出惊人的负分段成绩。随着终点线渐近,他必将创造历史的势头愈发清晰,最终以2小时0分35秒夺冠。这是人类首次突破两小时一分大关的马拉松赛事,其全程均速仅差数秒便达到21公里/小时。赛后基普图姆表示全程未感疼痛,与此前所有马拉松经历一致,这充分彰显了耐克超级跑鞋带来的非凡助力。与此同时,在女子组比赛中,荷兰选手希凡·哈桑用阿尔法飞跑鞋创造了女子马拉松第二佳绩,以2小时13分44秒的赛会纪录夺冠,证明这款跑鞋同样适合女性选手。

© Nike

巴黎奥运会

耐克Alphafly 3于2024年1月面向大众发售,业余与精英跑者争相入手,期待它能助自己刷新个人最佳成绩。全年赛事中,该鞋款在顶级赛事中表现卓越,被誉为巴黎夏季奥运会最快马拉松战靴。自基普乔格2018年创下纪录以来,超级跑鞋的出现已多次刷新男女马拉松世界纪录,但奥运赛场上的纪录始终保持稳定。女子纪录已保持12年,男子纪录则长达16年,两项纪录均诞生于碳纤维板技术问世前的耐克跑鞋时代。然而2024年一切改写——两项纪录同时被打破。男子组因基普乔格中途退赛,由埃塞俄比亚替补选手、阿迪达斯运动员塔米拉特·托拉轻松夺冠;女子组则上演了惊心动魄的戏剧性对决,两位顶尖长跑名将与当时最顶尖的两款跑鞋共同书写了传奇。

© Nike

两位非凡的运动员

某种意义上,巴黎女子马拉松堪称运动鞋品牌超级战靴的当代对决。尽管运动员实力始终是制胜关键,但对耐克而言,AlphaFly战靴必须通过夺冠彰显实力——尤其当阿迪达斯选手已摘得男子桂冠之际。耐克的头号女将西凡·哈桑来自荷兰,是位全能型选手——她不仅保持着一小时跑和一英里跑的世界纪录,更曾短暂保持万米跑世界纪录两天。她在前届奥运会上同样表现惊艳,包揽5000米和10000米金牌,并斩获1500米铜牌——这是奥运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2023年她状态正佳,先后夺得伦敦和芝加哥马拉松冠军。赛事前期她已在5000米和10000米项目摘得铜牌,但她明确表示马拉松才是终极目标——这项赛事定于比赛最后一日举行。她最大的挑战来自世界纪录保持者蒂格斯特·阿塞法。这位埃塞俄比亚长跑名将同样状态绝佳,在2023年柏林马拉松赛中以2小时11分53秒的成绩,将科斯盖2019年创造的世界纪录提升了2分11秒。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成绩比哈桑2小时13分44秒的个人最佳快了近两分钟,这可能让阿塞法在心理上占据优势。

© Nike

一场戏剧性的比赛

2024年8月11日,两位当时女子马拉松最顶尖的选手并肩站上起跑线,她们正值巅峰状态,自信满满。面前的赛道堪称奥运史上最艰难之一:海拔起伏超过400米,且正值法国首都炎热潮湿的夏季。过半程时,阿塞法领跑领先集团,哈桑紧随其后。随着赛程推进,选手们陆续掉队,38公里处仅剩五人。终点前几百米,哈桑与阿塞法形成双雄对决,双双冲刺决胜。在令人屏息的时刻,两人并肩冲刺,哈桑最终以三秒优势险胜。她以2小时22分55秒刷新奥运纪录,更成为奥运史上首位包揽5000米、10000米和马拉松三项金牌的女选手。

© Nike

露丝·切彭盖蒂奇

此时耐克旗下选手包揽了男子马拉松世界纪录与奥运女子马拉松冠军,而阿迪达斯选手则握有奥运男子马拉松与女子马拉松纪录。但耐克AlphaFly 3的征程尚未终结。2024年芝加哥马拉松赛道条件极佳,肯尼亚选手露丝·切彭盖蒂决心全力以赴——尤其考虑到她当年早些时候未能入选肯尼亚奥运代表队。这位曾在2021和2022年两度称霸该赛事的选手,亟需从2023年失利中重振旗鼓——当年她不仅冠军头衔被西凡·哈桑夺走,其穿戴的AlphaFly 3原型跑鞋也未能助她卫冕。

© Nike

又一场非凡胜利

芝加哥马拉松开赛前,全场为今年不幸离世的凯尔文·基普图姆默哀,这位跑者将永远无法挑战基普乔格的两小时大关。受其精神激励,约翰·科里尔以芝加哥赛事史上第二快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为女子组比赛奠定良好基调。切彭盖蒂奇开赛便疾驰如风,与埃塞俄比亚选手苏图梅·阿塞法·凯贝德展开领跑争夺——后者赛前就宣称要采取强力开局策略。凯贝德原计划以1小时05分30秒通过半程,实际成绩竟快了整整一分钟,但此时切彭盖蒂奇已领先她14秒。肯尼亚选手在后半程持续扩大优势,与凯贝德及其他选手的差距越拉越大。尽管终点前速度有所放缓,露丝·切彭盖蒂奇仍以2小时09分56秒的惊人成绩成为首位突破2小时11分和2小时10分大关的女子马拉松选手,将阿塞法2023年创造的纪录缩短近两分钟,充分展现了耐克AlphaFly 3跑鞋的强大性能。

© Nike

缔造历史的跑鞋

如今,耐克AlphaFly已成为马拉松史上最伟大的跑鞋之一。它与全球顶尖运动员缔结非凡合作,助力斩获多项长跑冠军与世界纪录。但它不仅是精英选手的战靴,更将速度与风格带给各级别跑者,让他们得以挑战个人最佳成绩,树立超越想象的宏伟目标。随着耐克持续追求运动卓越推动创新,以及埃鲁德·基普乔格等运动员激励跑者突破极限,下一代Alphafly或将超越前辈成就,书写更辉煌的运动史诗。

Read more

SPORTSHOWROOM uses cookies.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Continue

Choose your country

Europe

Americas

Asia Pacific

Africa

Middle E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