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RTSHOWROOM

Nike

Shox

一款弹性十足的运动鞋系列,风格独特。

Nike Shox
© Nike

新型缓震技术

20世纪80年代初,耐克的Air气垫技术开始崭露头角。这项技术最初于70年代末应用于该品牌的跑鞋,随后被广泛应用于从篮球训练鞋到休闲运动鞋的各类鞋款。然而耐克始终在创新,设计师们很快着手研发新型缓震系统。与充填惰性气体的软垫式气垫不同,新系统更具机械特性,这为设计团队带来了全新挑战。但当技术难题攻克后,这项雄心勃勃的项目催生出前所未有的独特鞋款。在耐克Shox品牌体系下,一系列别具一格的设计相继问世,彻底改变了运动鞋领域,至今仍在文化界掀起波澜。

© Nike

发现一件遗物

数十年后的2023年,由著名策展人格伦·亚当森领衔的团队获准独家进入耐克档案部。这项殊荣旨在为2025年德国维特拉设计博物馆的展览物色展品。在搜寻过程中,他们除发现原型鞋与未公开设计外,更邂逅一件造型奇特的装置。这套由金属框架构成的装置中央嵌着鞋体,前掌与后跟处各配有大型弹簧,初见时令人难以想象其用途。这其实是为研究弹簧对鞋款运动性能和缓震效果的影响而制作的实验装置。它作为耐克Shox项目的早期遗物,完美诠释了该项目标志性的突破性思维。

复杂的挑战

耐克档案馆中这件专业设备的出现,揭示了设计高效机械缓震系统的艰巨性——这也可能是研发周期如此漫长的原因。始于1984年的Shox项目由设计师布鲁斯·基尔戈尔主导,他刚为品牌打造出最具标志性的Air Force 1鞋款。基尔戈尔团队在哈佛大学弹性聚氨酯跑道上观察短跑运动员奔跑姿态获取灵感,随后开展多项生物力学测试,试图将这种材料的回弹特性融入鞋款。当时Air Max尚未问世,Shox缓震技术本应成为耐克气垫技术的惊艳续作,但设计师们始终未能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

© Nike

追寻能量回馈

在随后的十年里,团队不断进行实验,试图打造出具有强大能量回馈能力的缓震系统——这是当时任何鞋类品牌都未能实现的。事实上,1980年代末《纽约时报》曾报道称能量回馈概念"极其复杂"且"认知不足",质疑全球鞋企宣称其可行的说法。尽管如此,耐克设计师们仍坚持探索,尝试各种技术方案以打造能量回馈鞋款。他们甚至尝试在中底加入传统车辆悬架使用的钢片弹簧,但实用产品始终未能问世,数年光阴在无果中流逝。在此期间,Air Max系列风靡全球,耐克也开发出响应迅速的Zoom Air缓震系统。最终,在塞尔吉奥·洛萨诺(Air Max 95设计之父)等顶尖设计师的贡献下,借助现代泡沫生产技术,团队终于在1997年成功打造出可行的原型鞋。

© Nike

Shox支柱

在Shox鞋底单元臻于完善后,耐克设计师又耗费三年时间设计出首款搭载该技术的鞋款。2000年问世的革命性产品名为Nike Shox R4,其命名揭示了设计精髓:字母R代表跑步(running),这恰如其分——耐克始终引领运动鞋科技前沿;数字4则象征全新缓震结构,由四根被称为Shox支柱(或称"冰球")的柱体构成。每根支柱均置于后跟下方,由特殊聚氨酯泡沫制成的中空管体。其弹性特性使其能在承受足部重量时压缩吸收冲击,随后在回弹过程中将能量回馈给穿着者。四根支柱被固定在脚跟下方一对TPU板之间——一块位于其上方,另一块位于下方。板面中央设有微凹槽,确保每根支柱向内而非向外挤压,从而实现设计所需的弹簧式能量回馈。这种结构稳定了整个Shox系统,而传统Phylon泡沫填充中底其余部分,为足部提供从脚跟到脚趾的全程舒适支撑。

© Nike

Shox BB4

R4问世不久,耐克便推出第二款机械缓震鞋款Shox BB4。设计师埃里克·阿瓦尔曾打造90年代多款耐克经典篮球鞋,从标志性Air Max Penny到革命性Air Foamposite One皆出自其手。阿瓦尔致力于为每款设计赋予"一个大胆而标志性的表达",并表示"两个表达也未尝不可"。在Shox BB4上,他仅需一个表达——通过青金石蓝与大学红等鲜明色调装饰缓震柱,将Shox缓震系统塑造成鞋款的核心焦点。

© Nike

技术领先的设计

除了色彩鲜艳的支柱设计,Avar还在Shox BB4中融入了多项高科技特性,以优化其在高强度篮球运动中的表现。一份详细的设计图纸揭示了部分创新:前掌防侧翻支架有效抑制足部翻转;模压合成皮革鞋面内置"内置内侧防翻转稳定结构";人字纹外底采用耐磨橡胶材质,提供极致抓地力。值得注意的是,文件将新型缓震系统描述为"外露式后跟气垫单元",或许意在将其与成就品牌辉煌的Air技术关联——毕竟每个气囊中空中心都充有空气。配合后跟单元,BB4前掌还搭载了可弯曲Zoom Air气垫,这意味着它集成了当时最具弹性的双重中底技术。正因如此,耐克在宣传文案中宣称这款鞋是"高性能尖端创新篮球鞋的未来","旨在推动顶尖球员达到爆发力、脚感与速度的巅峰境界"。

© Nike

未来主义美学

R4与BB4问世时引发广泛关注,其未来主义美学尤其契合时代审美。千禧年伊始,人们对未来感产品的渴求空前高涨。Shox支柱结构自带未来质感,而R4与BB4流线型模压鞋面更完美呼应了这一潮流。这绝非偶然——设计师们从太空服等未来科技装备中汲取灵感。除专属设计的Nike Shox标识外,两款鞋均隐约呈现出Nike前瞻性Alpha Project的五点标识。该项目于1999年初启动,旨在通过精密工艺的运动装备提升运动员表现。光泽的合成材料、金属色调、流畅线条、透气孔、反光元素以及柔和的虹彩效果,都赋予了这款鞋科幻感。此外,鞋跟柱的设计酷似太空火箭引擎,整个设计仿佛是来自未来的科技产物。

震撼的运动瞬间

尖端性能科技与独特外观的结合,使初代Shox鞋款迅速积累了忠实拥趸。但真正让BB4系列一飞冲天的,是那场至今回看仍令人屏息的体育盛事。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美国男篮正向历史上的第12枚金牌发起冲击。此前已接连击败中国、意大利、立陶宛和新西兰的美国队,于9月25日来到悉尼穹顶体育馆迎战小组赛末轮对手法国队。比赛进入下半场时,美国队已建立起15分的领先优势。队长加里·佩顿突破篮下出手,却未能命中。当球反弹出篮筐,法国队准备抢下时,文斯·卡特如入无人之境般冲入战场。此前两个NBA赛季,卡特已声名鹊起——1999年荣膺年度最佳新秀,2000年更在扣篮大赛上演传奇表演,以一连串惊世骇俗的扣篮以非凡姿态夺冠。然而他接下来的表现,超越了所有过往成就。他强行突破三分线直冲篮筐,却遭遇场上最高球员——身高7英尺2英寸的法国中锋弗雷德里克·韦斯。卡特未作停顿,凭借全新Shox缓震球鞋腾空跃过巨型防守者头顶,将球狠狠砸入篮网。

© Nike

死亡之扣

这张经典照片定格了卡特令人窒息的空接瞬间:他悬停在目瞪口呆的魏斯上方,脚蹬光洁的深蓝与纯白Shox BB4战靴,单手持球朝篮筐挥击。背景中队友加里·佩顿与凯文·加内特惊叹凝视,后者甚至张口结舌。美国队最终轻松赢得比赛,一周后再次击败法国队夺得金牌,但卡特那记惊世骇俗的扣篮或许是本届赛事最令人难忘的瞬间,也让BB4鞋款获得了巨大曝光。在法国媒体中,这一球被称为"死亡扣篮",而在美国,它则作为"海报化"最经典的范例之一载入史册——即球员完成如此惊人的动作,足以印上海报。

繁荣合作的开端

对韦斯而言,死亡扣篮虽是当头棒喝,但他坦然接受。在ESPN纪念事件十五周年专访中,他以宽广胸襟表示卡特"值得载入史册",并坦言2000年9月25日是他"领悟人类能飞"的日子。对卡特而言,这却是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不仅开启了他与耐克的长期合作,更弥补了当年早些时候违约终止与彪马十年合约的遗憾。此后,Shox系列鞋款常作为他的签名鞋款,他与队友加里·佩顿共同出演了一系列戏谑广告,生动展示了Shox缓震系统的弹性表现。耐克巧妙利用卡特在奥运赛场上的惊天扣篮——这本身就是对该技术的完美广告——推出了一场以单一声音为核心的营销活动:Shox支柱发出的"嘣"声。电视广告中,卡特跃过防守球员完成扣篮的画面贯穿始终,而海报上唯一出现的文字正是这个声音的拟声词。

© Nike

Shox VC 1

2001年,在这一引人入胜的营销活动推动下,卡特首款签名鞋Shox VC 1正式发布。该鞋款由时任耐克篮球设计总监亚伦·库珀打造——他自1994年以高级设计师身份加入后,已在部门内确立了强大的创意影响力。原计划采用全掌Shox缓震系统,但工程师未能在预定发售前完成可量产的设计。最终方案保留了BB4的后跟四柱式Shox结构,创新鞋面则采用紧贴脚背的网眼靴套,外覆一层Foamposite材质。这种由耐磨流线外壳、袜套式内衬及弹性鞋底组成的结构,使卡特得以实现前所未有的速度、腾跃与弹跳表现。鞋身采用极简设计,既点缀着Nike Shox标志,又保留Alpha Project的五点标识,并通过库珀研发、耐克后续专利的全新桶形鞋带锁定系统固定。

Shox系列的扩展

VC 1问世同年,耐克同步升级Shox跑鞋系列:先推出网面鞋面配拉链系带的R4+,继而推出Shox NZ。专为训练设计的XT鞋款更在中足下方增设三根Shox支柱,使支撑柱总数达七根。2002年,Shox技术首次应用于棒球鞋领域,搭载于全明星球员肯·格里菲的签名系列——此前他的球鞋始终采用Air Max缓震技术。然而最具突破性的设计仍来自耐克篮球部门:设计师在Shox VC 2上成功将Shox缓震系统延伸至鞋底全长。VC 2优雅精致的外观灵感源自宾利轿车,其前卫设计促使安迪·凯恩加入品牌。他后来评价这款鞋"复杂而简约",并最终成为耐克鞋类设计副总裁。

© Nike

步履轻盈

为展现卡特第二代签名鞋的能量回弹特性,耐克再度推出由多伦多猛龙队球星主演的轻松广告。片中他沿街翩然起舞,步伐轻盈如踏弹簧,活力四射地跃上树梢救下女士的猫咪,继而制服窃贼,在街头与女子共舞,更演绎一系列杂技动作。最终他穿过标有"猛龙篮球"的门扉,撕开紫色西装外衣露出内里的篮球装备,奔向球场投入比赛。与前作一致猛龙篮球"的门后,撕开紫色西装露出内里的篮球服,奔向球场投入比赛。与此前广告相同,这支作品着重展现了耐克Shox篮球鞋的卓越性能——当时包括全明星球员贾森·基德在内的多位NBA球星都穿着这款球鞋,而基德正是2000年奥运会与卡特并肩作战的队友。

Shox Stunner

不过,受欢迎的不仅是VC系列:另一款由库珀设计的"Shox Stunner"被视为最出色的Shox篮球鞋之一。这款尖端运动鞋诞生于库珀与设计师埃里克·阿瓦尔为致敬离职同事大卫·邦德而特别打造——邦德在耐克篮球部门十余年的工作为品牌注入了深远创意影响。为打造此鞋款,他们集结了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品牌最具影响力的鞋型之精华,包括Nike Air Penny IV、Air Flightposite、Air Kukini及Air Presto等系列的高性能特性。库珀和阿瓦尔没有像其他设计那样为Stunner选用Air气垫单元,而是选择Shox缓震技术作为其独特标识,由此彰显该技术在当时备受推崇的地位。

具有影响力的鞋款

Stunner发售时引发空前热潮,不仅获得NBA全明星蒂姆·哈达威、巴伦·戴维斯等球星青睐,WNBA全明星苏·伯德及马里兰大学女篮全队更成为Shox技术的最佳代言人——2002年她们穿着此鞋夺得队史首个NCAA锦标赛冠军。库珀的巧妙设计还包含一条橡胶腕带,这条腕带本身就备受追捧,最终影响了大获成功的Livestrong基金会臂章的设计,而该臂章又引发了全球对这类配饰的热潮。

© Nike

Shox缓震技术的兴衰历程

耐克Shox运动鞋在2000年代中期持续走红,该系列通过推出更多文斯·卡特联名款得以扩展。2006年问世的Shox VC 5成为该系列巅峰之作,同期推出的Shox TL则因其鞋底沿长度分布的十二根缓震柱实现"全面"覆盖而得名。网球界也迎来了Shox设计——2004年塞雷娜·威廉姆斯在法拉盛草地公园穿着Shox Glamour参赛;2005年厚底的Shox Bomber作为又一款篮球鞋问世,由印第安纳步行者队球星杰梅因·奥尼尔代言。与此同时,休·劳瑞在高收视率电视剧《豪斯医生》中饰演愤世嫉俗的天才医生时,常穿着Shox鞋款,使该技术深入流行文化。2006年,耐克指控竞争对手阿迪达斯抄袭Shox鞋底部分组件用于其a3缓震系统,引发技术争议。耐克遂对阿迪达斯提起专利侵权诉讼,双方最终于2007年庭外和解。然而此时争论已无实质意义——Shox技术不知何故失去了吸引力,逐渐淡出主流视野。

© Nike

地下追随者

2006年后,Shox鞋款人气急剧下滑,耐克设计师也停止在新款运动鞋中采用这种机械缓震系统。有人认为其造型过于另类,也有人质疑其缓震效果不如品牌宣传的那般富有弹性与舒适感。无论缘由如何,Shox长期淡出公众视野,仅在欧洲各亚文化圈保留着小众追随者——某些足球球迷群体仍钟爱穿着它。与此同时,在英国地下格莱姆音乐圈,Shox系列成为重要符号——Shox Pillars醒目的独特造型成为强有力的时尚宣言,让亚文化成员得以建立彼此联结的身份认同。正因如此,Shox R4等鞋款获得了特定街头信誉,即便被多数运动鞋爱好者遗忘,它仍为主流时尚趋势提供了叛逆的替代选择。

沉寂期

整个2010年代,Shox系列仅偶现微光:2014至2015年间推出数款NZ配色,以及黑金配色的Shox TLX Mid,但均未掀起波澜。品牌甚至尝试更激进的设计,包括未发售的Air Force 1 Shox,最终被前耐克员工在网络拍卖中购得。2018年,耐克通过全新鞋款Shox Gravity重启这项技术。其革新设计在后跟框架下采用流线型圆柱缓震柱,重现了1991年Kilgore研发阶段的原型外观。该设计融合了Flyknit编织技术和Flywire飞线等尖端科技,显著提升了鞋款的耐用性与舒适度。

© Nike

重返聚光灯下

Gravity虽取得一定成功,但真正让Shox重回聚光灯下的,是2019年与Comme des Garçons的惊艳联名。借势2010年代末兴起的厚重Y2K跑鞋潮流,CDG与耐克联手打造了两款超厚底的2003年Shox TL复刻版。相较原版,新款造型更显离奇:粗犷剪裁的网面鞋面、叛逆细节设计,以及缠绕中足的闪耀Comme des Garçons链条。这般吸睛设计与鞋底全掌Shox缓震的夸张外观完美呼应,成功将这项经典科技重新注入球鞋文化。

致敬英国格莱姆音乐场景

除CdG联名款外,耐克更携手英籍尼日利亚说唱歌手兼制作人Skepta,致敬Shox与英国Grime音乐场景的历史渊源。作为2000至2010年代格莱姆乐坛的标志性MC,Skepta选择TL鞋款源于他"每次前往英格兰西北部时,总能看到孩子们穿着Shox"的记忆,他希望致敬这款"真正的街头战靴"。其设计融入了尼日利亚文化元素,鞋垫上印有威严雄狮图案。这一醒目图案灵感源自尼日利亚伊博族象征力量、权威与尊严的Isiagu服饰。斯凯普塔于2018年4月被授予尼日利亚酋长头衔,因此这款Shox TL既彰显其家族根源,更通过文化力量将尼日利亚与世界相连。

© Nike

传奇再启

这两次令人难忘的合作为耐克奠定了新基石,使其得以打造面向新一代的Shox运动鞋系列。R4、BB4和TL均重新面世,同时推出Enigma和Nova等女性专属款式。这促使当时正效力亚特兰大老鹰队、迎来NBA辉煌生涯最后两季的文斯·卡特,再度穿着Shox战靴驰骋赛场。2019年,耐克更携手巴西球星内马尔推出三款TL联名版,加拿大说唱歌手德雷克也在同年"暗杀假期巡演"中被拍到穿着R4球鞋,标志着Shox复苏浪潮渐入佳境。

© Nike

时尚联名

2020年Shox配色层出不穷,2021年虽显沉寂,但2022年再度掀起联名热潮——耐克长期合作伙伴Supreme设计了两款早期Shox鞋型Ride 2。这款红白配色跑鞋以网眼布与流线皮革覆层搭配厚实中底,完美复刻了千禧年跑鞋的复古气质。如同多数Supreme x Nike联名款,该系列迅速引发热潮。同期,英国设计师Martine Rose在2022年6月伦敦时装周的2023春夏系列中,以独特视角诠释了该系列。Rose以钟爱的穆勒鞋为灵感,在名为Shox Mule MR4的设计中开衩鞋跟,并加高Shox缓震柱营造平台感。鞋面点缀精致刺绣与低调品牌标识,尽显优雅格调。该设计在时尚界广受赞誉,并于2023年推出另外三款亮眼配色。

© Nike

Shox科技的新纪元

在2010年代大部分时间里,Shox鞋款始终未能吸引运动鞋爱好者或休闲穿搭者的目光。直至2020年代初,这项拥有数十年历史的缓震技术终于重获瞩目,开启了新的繁荣时代。在2022至2023年联名热潮的基础上,耐克重新聚焦经典Shox设计:2024年不仅推出OG R4复古版,更推出多款新配色及更多Shox TL鞋款——后者自2019年起便成为焕新Shox系列的核心成员。此外,Shox Ride 2在经历两年前联名鞋款的成功后,首次以常规发售形式回归。在历经数年的热潮发酵后,这些新品大获成功,颠覆性的鞋款渗透进流行文化——当嘻哈巨星肯德里克·拉马尔穿着R4的原始彗星红配色现身《The Pop Out: Ken and Friends》演唱会时,其惊艳亮相令众人瞠目结舌。粉丝们纷纷上网讨论这位有影响力的音乐人选择的非传统运动鞋,社交媒体上顿时掀起一阵热议,突然之间,Shox 再次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

© Nike

超前的技术

此类事件恰恰印证了耐克Shox缓震系统始终充满神秘魅力——问世二十余载,它依然令全球球鞋爱好者为之倾倒。尽管该技术最初被设计为耐克气垫的替代品乃至继任者,但真正吸引众多拥趸的,是Shox支柱结构独树一帜的美学设计。这也正是Shox历久弥新的关键——即便面对Nike React这类更轻量化的能量回弹泡沫,Shox鞋款依然在现代球鞋文化中占据一席之地。无论是怀念文斯·卡特时代的资深拥趸,还是钟情其大胆设计的全新粉丝群体,都为Shox留下了专属的地位。即便在千禧年伊始,这些鞋款已然超前于时代,而今它们仍以未来主义风格与弹性鞋底唤起着同样的震撼感。

Read more

SPORTSHOWROOM uses cookies. About our cookie policy.

Continue

Choose your country

Europe

Americas

Asia Pacific

Africa

Middle East